WFU

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

腰不痛了,為什麼還是彎不下去?問題出在核心深處【上篇】


作者:李鑌

你是否曾經腰痛復健後,雖然不再痛,但總覺得腰彎不下去?明明症狀都改善了,為什麼身體還是不太聽使喚?

最近就遇到一位這樣的個案,兩個月前他因為椎間盤突出,痛到走路都有困難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現在已經完全不痛,日常也沒什麼神經症狀。但他發現一件怪事:每次想彎腰撿東西,腰部就緊到不行,完全彎不下去。

回診經過醫師的檢查,發現是「多裂肌萎縮」。聽起來很嚴重對吧?多裂肌這個名詞讓他一頭霧水,萎縮這兩個字更讓他緊張。其實,只要你理解身體發生什麼事了,就會知道這不是什麼大問題,不需要慌張。




撐住腰椎的肌肉有兩種角色


我們的腰椎就像積木,一節節往上堆,為了撐住這個結構,身體安排了兩組重要的肌肉來幫忙。

其一是“豎脊肌”,位置比較外層、力量強,負責整體性的動作,像是整個人挺直的動作;其二是“多裂肌”,直接貼在脊椎上、中間偏深層的位置,動作小但精準,負責「一節一節」調整脊椎的穩定性。

想像你在蓋一座塔,豎脊肌像是在外面拉鋼索把塔拉直,多裂肌則像在每一層樓之間裝避震器,讓每一節穩穩貼合。沒有多裂肌這種細微控制,豎脊肌單獨發力,反而容易讓腰「挺過頭」,這就叫做腰椎的「過度前凸」。




為什麼會變這樣?身體不是越用力越好


在脊椎受傷之後,身體會本能地保護自己,常常讓豎脊肌「全力上場」來穩住腰椎。但久了反而造成一個惡性循環:

豎脊肌太用力 ⇨ 讓腰椎過度前凸;
腰椎過度前凸 ⇨ 抑制深層的多裂肌活動;
多裂肌沒參與 ⇨ 動作控制更糟、更容易再傷。

結果是,雖然你不痛了,但腰變得異常緊繃、動作不順暢、彎腰困難。這種狀況常發生在椎間盤突出的患者身上,尤其是過了急性期,進到亞急性、慢性期,但還沒開始練習「動作控制」的人。




怎麼知道自己的多裂肌是不是“不工作了”?


有兩個簡單的功能性測試能幫助你觀察現在的狀況:

站著往前彎腰測試 💁
理想狀況是骨盆有往後位移,腰部呈現自然的圓弧;
要是腰看起來平平的、骨盆沒有往後移動,或感覺下背部緊繃 ⇨ 表示多裂肌可能沒參與。

站著手舉高往後仰測試 💁
後仰時的理想狀況則是,骨盆往前位移、整條背部呈滑順的弧形;
如果腰部某一節的後仰「摺痕」特別明顯 ⇨ 可能是豎脊肌用力太多、多裂肌沒在幫忙。


⬆『🔺』代表有問題處。


該怎麼辦?


針對這樣的身體狀況,物理治療要做兩件事:

☝ 一是讓太喜歡出來做事、太活潑的肌肉,能夠冷靜、放鬆下來,也就是透過各種放鬆手法,讓豎脊肌放鬆下來。像是徒手按摩、伸展,或是肌筋膜放鬆技巧。




✌ 二是重新喚醒被壓抑太久、變得不愛做事的肌肉,也就是多裂肌。我們尤其是要練習多裂肌「離心收縮」(肌肉收縮的同時並非縮短而是拉長) 的能力,多裂肌這樣的能力,對於保護椎間盤不再突出特別重要。

下一篇會跟大家分享「如何透過矯正性運動來活化多裂肌」,避免腰椎再受傷,讓你的腰重新靈活起來!


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