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李鑌
長胸神經源自於頸椎第5~7神經根 (C5~7 nerve roots),從C5、C6神經根來的分支在中斜角肌處會匯聚成一條,形成長胸神經的上分支。繼續往下走,上分支會與來自C7神經根的下分支在腋下處融合成一條,並往下走在中腋線 (Midaxillary line) 上,在它支配的前鋸肌的筋膜底下。
在約第五肋的高度位置,長胸神經會沿著前鋸肌的下束肌纖維,走在外側胸動脈 (Lateral thoracic artery) 的主分支旁邊。
前鋸肌源自肩胛骨的脊椎側,並分成三條肌束結束在前九肋的胸壁外側處。前鋸肌貢獻手臂的抬高、外展、前突,並且在手臂抬高的時候與斜方肌、菱形肌一起合作將肩胛骨穩定於肋廓上。
⬆下束纖維會發展出前鋸肌的中央型激痛點,位置在中腋線上,每一條下束肌束的中點處。 |
長胸神經損傷最有名的臨床表現為“單側的”翼狀肩胛,休息不動時即可發現,在手臂主動活動時會更明顯。長胸神經因為本身的長度和位於淺層的特性,使其較易受到傷害,自發性的發炎 (66%) 或外傷 (34%) 都是可能的原因。
外傷包含中腋線處遭受撞擊、鎖骨或第一肋骨骨折、神經因為特定動作受到拉扯,以及胸廓處的任何手術,如:乳房切除術、肺葉切除術、腋下淋巴結刮除術、斜角肌切除術等,就算手術本身沒有傷到神經,但術後的疤痕造成筋膜沾黏也可能影響到神經。
當手臂處在外展、外轉的動作時會牽扯到長胸神經,尤其再伴隨頸椎往對側側彎時,這樣的動作容易出現在打網球、丟鏢槍、打保齡球時。長胸神經是單純的動作神經,沒有感覺成分,所以當長胸神經受到拉扯時,個案是不會有感覺的。
穿過中斜角肌的長胸神經
Faruch Bilfeld 等人於2021年發表於 Diagnostic and Interventional Imaging 的文章,請兩位放射師 (Radiologist),使用12-MHz的超音波探頭檢查一具新鮮大體其長胸神經於鎖骨上的路徑,並請一位外科醫師在之後進行解剖;另使用24-MHz的探頭檢查15位自願受測者,其長胸神經於鎖骨上及鎖骨下的路徑。
超音波檢查於大體及大體解剖後的發現一致,源於C5、C6的兩條小分支會從中斜角肌的內側穿入,並從此肌肉的外側穿出後結合為一條。
高頻率的超音波探頭檢查15位受測者的結果發現,來自C6神經根的分支會於前、中斜角肌間三角 (Interscalene triangle) 的高度位置穿入中斜角肌,而源自C5神經根的分支穿入中斜角肌的位置,則是會比來自C6的更近端、更前端。
源於C5、C6神經根分支吻合的位置在它們穿出中斜角肌時,因為超音波影像上發現在這個位置神經的直徑變大了。而其中一位放射師也在一條長胸神經上觀察到解剖變異,源自於C6神經根的分支並無穿入中斜角肌,而是繞過中斜角肌走在其後方。
而在鎖骨下路徑可以發現,長胸神經在乳頭高度的胸壁外側走在闊背肌深層、前鋸肌淺層,並且挨著外側胸動脈一起走。
透過這篇文獻我們可以知道,除前面所述,任何在胸廓區域的手術、外側胸壁遭受撞擊之外,如果中斜角肌發生失能導致肌肉張力增加,也會嵌陷長胸神經影響它對於前鋸肌的支配,進而導致
1. 肩胛骨內側翻起的翼狀肩胛 (Scapular winging),及
2. 肩胛骨的運動障礙 (Scapular dyskinesis),尤其是在前突、後收這個平面上的動作障礙
等“動作上”的症狀。
長胸神經鬆動
就像之前在 肩膀痛?先從矯正「駝背圓肩」做起 說過的,前鋸肌並非唯一造成翼狀肩胛的原因,任何協助穩定肩胛骨的肌肉若發生失能、失衡都可能導致翼狀肩。
對於翼狀肩胛的最佳治療目前學界無一致的想法,但多數的學者仍同意保守治療對翼狀肩胛的重要性,也就是應先嘗試啟動斜方肌、菱形肌、提肩胛肌,及前鋸肌等的復健治療。
總結一下,遇到翼狀肩胛你可以注意下列幾個重點:
1. 個案靜態姿勢下是否駝背圓肩?駝背圓肩容易使胸小肌、提肩胛肌過度活化,影響斜方肌、前鋸肌、菱形肌的活化與發力;
2. 控制肩胛骨往上、往下轉動的肌肉之間的代償抑制關係;
3. 長胸神經於其鎖骨上、下路徑是否受到嵌陷?即中斜角肌是否失能有張力?胸壁外側是否有手術、疤痕病史?若有發現這點,在處理完嵌陷處後,可以做長胸神經的鬆動以更恢復神經循環、及對其支配肌肉的控制。
在第一段有説到,手臂處在外展、外轉的動作時會牽扯到長胸神經,尤其再伴隨頸椎往對側側彎時。手臂外展、外轉的動作是牽扯到長胸神經的遠端,也就是靠近胸廓外側處;頸椎往對側側彎則是牽扯到長胸神經的近端,即頸椎神經根從椎間神經孔鑽出的位置。
手臂處在外展、外轉合併頸椎側彎至對側的動作組合,剛好使得神經的近端、遠端同時遠離彼此,把神經拉扯到最長因此受傷。
神經鬆動有一個重點,就是要利用動作來產生神經的“滑動”,也就是讓神經在滑向近端與滑向遠端之間來回。神經不喜歡被拉扯到最長,也不喜歡被擠壓到最短,所以近端、遠端不要同時遠離,也不要同時靠近,就如上圖所顯示的。
知道原則之後我們就可以放心地做神經鬆動了,以我的右側為例。右肩做出外展、外轉,合併肩胛的後收,來拉長神經的遠端,這個時候我們不希望同時拉長神經的近端,因此我們要做頸部往同側側彎、合併些微向後仰,使神經的近端縮短而非拉長。這個時候長胸神經會因為你的動作而“滑向遠端”,如圖左。
再來,右肩做出相反的動作,即內收、內轉,合併肩胛的前突,來縮短神經的遠端。一樣的,這個時候我們不希望同時縮短神經的近端,因此我們要做頸部往對側側彎、合併些微往前彎曲,來拉長神經的近端。這個時候長胸神經會因為你的動作而“滑向近端”,如右圖。
在圖左與圖右之間緩慢的來回3~5次,你就完成長胸神經的自我鬆動囉!
參考文獻
David G. Simons et al. (1999): Travell & Simons' Myofascial Pain and Dysfunction: The Trigger Point Manual, Volume 1, Second Edition. Baltimore, Williams & Wilkins.